宽信用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2023-08-22 08:00:19 中国经济时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电视会议,学习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研究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关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会议强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要够、节奏要稳、结构要优、价格要可持续。

“从此次会议透露的信息来看,未来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有望进一步发力。金融政策将加强与财政、产业、就业等政策的协同,在扩内需、促消费、稳投资、稳就业中形成政策合力,持续推动企业和居民预期改善,促进经济复苏动能转强。”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预计在稳增长政策全面发力、加快落地显效的情况下,8月消费、投资、工业、就业等关键宏观指标有望出现改善。

在叶银丹看来,从“力度要够、节奏要稳、结构要优、价格要可持续”的表述来看,货币政策宽松取向更为明确,预计将朝着稳增长方向进一步发力。尤其是将“力度要够”放在首位,表明接下来宽信用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总体上金融数据将继续保持领先于经济数据的态势,为经济复苏动能转强积蓄力量。“节奏要稳”是指货币政策发力要把握好节奏,保持好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引导经济主体对未来经济恢复形成稳定的、积极的预期,防止政策大起大落影响经济恢复节奏。“结构要优”是指未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将继续加力提效,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房地产行业等,以及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后期还有可能根据经济恢复情况,考虑增加相应结构性政策工具额度,也不排除创设新的结构性政策工具的可能。“价格可持续”是指,一方面当前的政策重点仍是引导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激发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预计三季度仍可能降准,这是稳定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方式,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加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稳定银行负债端成本。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力度要够”是要求金融机构要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切实满足社会融资需求,解决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痼疾,不能因投放不够而造成实体经济不振。“节奏要稳”是要注重保持好贷款平稳增长的节奏,适当引导平缓的信贷波动,避免信贷政策松紧不能张弛有度而出现大涨大落,增加经济波动的幅度。“结构要优”是要瞄准实体经济中各市场主体不同的融资需求,针对重点发展领域或补短板领域,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培育出新的信贷增长点,包括对经营困难比较大的中小微企业,重点引导发展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领域,还要为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同时还要优化调整房地产信贷政策,使信贷投放向国家重点支持领域倾斜。“价格要可持续”意味着要经营可持续。需要引导合理的存贷利率价格确保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央行最近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叶银丹表示,从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货币政策基调更加积极,货币宽松预期增强。年内再次降准、广谱利率中枢继续下调可期,结构性工具也有望加量、延续或创设新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稳固支持经济恢复和高质量发展。“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强调的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应该根据经济金融形势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优化。目前来看,小微企业、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普惠养老等领域仍然是支持重点。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其中总量工具意味着要合理把握节奏和力度,向市场提供合理充裕的流动性,确保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则是重点在支农、支小、支持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功能性作用,但不能代替总量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而是作为重要政策工具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不平衡或发展不充分问题,也可作为临时性政策工具解决受外部风险挑战冲击受损的行业企业恢复发展问题,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和恢复。”刘向东说。

刘向东指出,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使用也是出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必要时用于稳定市场预期,通过与财政政策等配合使用,根据经济金融形势需要调整优化,做到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避免资产泡沫风险,确保按照市场机制引导行业企业健康发展,避免发生市场扭曲,维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初级